相信在年中大促季,不少朋友已经买到了新的固态硬盘SSD,并安装到自己的机器上,享受安静、高速的存储体验了。不过,如果你还在这样用SSD,可要小心它突然寿终正寝哦!
01
全盘吃饱,寿命速度齐降
拿到新的大容量SSD,是不是恨不得每一个角落都塞满3A大作的数据?但固态硬盘和传统的机械硬盘有着本质的不同,它需要一定的 “喘息空间” 来维持高效的性能。SSD 依靠 “磨损均衡” 技术将数据均匀地分布在NAND颗粒单元中,以延长使用寿命。然而,当 SSD 几乎被填满时,这一机制就会受到严重干扰。由于可使用的存储单元大幅减少,某些单元就会被过度使用,写入次数急剧增加,从而加速了颗粒磨损过程,并促使固件开启全盘垃圾回收和存储表格更新过程,大大降低读写速度。
为了让你的 SSD 始终保持最佳状态,建议至少预留 10 - 20% 的空闲空间。
02
第三方工具碎片整理多此一举
对于老一辈的电脑用户来说,磁盘碎片整理就像是电脑维护的 “家常便饭”。因为机械硬盘依赖机械臂和读写磁头来定位数据,文件的碎片化会显著降低其读写速度。于是,碎片整理软件应运而生,通过将文件重新排列组合,使其连续存储,从而提升机械硬盘的性能。
然而,SSD 采用闪存技术,不存在机械部件,它的读写速度几乎不受文件存储位置的影响。相反,用传统第三方碎片整理软件“整理”,“搬运数据”会产生大量的无谓写入操作,而每一次写入都会消耗颗粒的写入寿命,干扰颗粒内部的磨损均衡机制,进一步加速存储单元的老化。
Win10及以上系统,使用系统磁盘工具默认的“优化”启用TRIM机制即可!
03
忽视固件更新,错失重生机会
固件,这个听起来有点神秘的词汇,其实就像是 SSD 的 “大脑”,它存储在主控芯片上,控制着 SSD 的一切行为。从数据如何分配存储,到如何均衡磨损,再到如何优化性能,固件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制造商们也深知固件的重要性,他们会定期发布更新,以修复已知漏洞、提升性能,甚至延长 SSD 的使用寿命。
许多用户可能并不了解这一点,或者由于嫌麻烦而忽视了固件更新,使其无法充分发挥性能优势,甚至可能因未修复的漏洞而提前 “退役”。
如今大厂SSD更新固件并不困难。大多数制造商都提供了相应的工具,如三星的 Magician,西数WD的Dashboard、威刚SSD TOOLBOX等。通过这些工具,我们可以轻松检查并安装最新版的固件。
04
长期高温与频繁意外断电:掉盘杀手
高温是固态的一大 “天敌”。当SSD长期处于超过 70°C 的高温环境下,其内部的存储单元和控制器芯片会受到损害。这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,出现数据读写错误,甚至最终引发设备的彻底故障。一般来说,待机温度在50℃以下,连续读写负荷时尽量避免长时间70℃以上才能更好保护盘片。无论是加散热片、散热装甲还是机箱内风扇散热、主动散热套件,都可以有效给固态硬盘降温。
而突然断电对于SSD来说,可能是灾难性的。传统的机械硬盘在断电时,依赖弹簧机构将读写头归位,避免对磁盘表面的刮擦。而SSD则依赖电荷状态和复杂的软件记录流程来完成数据写入操作。如果在SSD进行大负荷数据写入或内部管理操作(如垃圾回收和磨损均衡)时突然断电,可能会导致正在进行的操作失败,从而损坏数据甚至掉盘。
05
一放了之,“睡了”也“忘了”
升级后的旧SSD还有有用数据,怎么处理?相信很多朋友就是随意丢在抽屉里,一放就是好几年。但当你再次想起它并试图使用时,却发现数据已经丢失或损坏了。与机械硬盘不同,SSD 依靠电荷来存储数据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尤其是在没有电源补充的情况下,存储单元中的电荷会逐渐泄漏,导致数据丢失。这就是冷数据丢失现象。
为了有效避免这种情况,如果你需要长期保存SSD和其中数据,记得将其放置在凉爽、干燥的环境中,并最好使用防静电包装。每隔几个月装到电脑上或硬盘盒中为其通一次电,让存储单元得到 “充电”,维持数据的完整性。
创通网配资-炒股炒股配资网-中国十大配资平台-昆明配资最新消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